x 广告
当前位置: 资讯 > > 正文

焦点观察:高端化引领 数字化赋能 湖北逐鹿“绿色航运”新赛道

2023-02-10 07:47:18 来源:湖北日报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杨德义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

(资料图)

2月8日,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座谈会在武汉举行。会上,工信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《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合作备忘录》,双方将以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、智能化发展为导向,加快湖北高端装备产业突破性发展,带动长江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升级。

“湖北绿色船舶应用场景多,加快绿色智能船舶推广应用,是湖北推进流域综合治理、加快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。”省委军民融合办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推进“1+3+N”试点示范

“要立足内河、发展沿海、面向全国,大力发展‘汉江航运物流大通道’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建议,积极发挥院士团队技术优势,大力推动汉江纯电动船舶应用,尽快实施“电化汉江”重点工程,通过政策创新、组织创新、技术创新,助力汉江航运高质量发展。

2022年9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明确提出,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,为制造强国、造船强国、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
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湖北发展绿色智能船舶起步较早,技术储备位于全国前列,全省正积极构建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示范体系,形成“1+3+N”试点示范工作整体格局,即:一个省级总方案,武汉、宜昌、十堰三个市级子方案,以及一系列支持举措。

武汉市将绿色智能船舶发展纳入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内容,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,2022年船舶产业实现收入430亿元,同比增长11.2%。下一步将围绕打造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,加快产业培育、强化科技创新、加强示范推广,建设国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、设计、建造集群。

宜昌市提出打造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示范区、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,带动该市航运、旅游和相关服务业发展,形成千亿级产业链。

十堰市将发挥丹江口库区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,通过改建、新建绿色智能船舶和加强岸电设施配套,推动库区航运、旅游产业绿色化升级。

“我们将依托武汉船舶产业创新动力集聚、宜昌船舶制造体系完备、十堰丹江口库区绿色智能船舶典型应用场景等多维度的优势,推进宜昌枝江、黄冈武穴船舶现代制造基地建设,以高端化引领、数字化赋能、绿色化转型为路径,攻关核心技术、做大重点产业、完善配套支撑、布局未来赛道,以超常规措施实现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突破性发展。”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深度参与电动船舶行业市场

绿色低碳发展,是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基石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应用的推广力度,船舶行业的新能源使用占比逐渐增加,电动船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。

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我省安排1.2亿元资金,专项用于支持长江干线鄂州三江港、宜昌秭归港两处LNG加注站建设,两个加注站已建成运营。支持宜昌1300客位纯电池动力船“长江三峡1”号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;支持长航集团、湖北港口集团、黄石新港公司等单位打造长江干流示范航线,湖北至俄罗斯东方港近洋直达航线正式开通。

湖北联投集团副总经理雷宗江表示,集团将瞄准以绿色智能船舶、航空航天为特色的高端装备优势产业前沿领域,成立一只市场化的高端装备产业基金,深度助推高端装备企业发展。

“根据专业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,保守估计,仅内河游船、轮渡船、短途货船等船型电动化,我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规模在2029年预计达292.5亿元。”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所长桂文彬说。

七一二所是国内唯一的舰船电力推进装置专业研究所,近10年来在电力推进船舶市场实现近200艘的应用业绩。此前,七一二所联合相关设计院所、高等院校、修造船厂等45家单位,组建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联盟。目前,由七一二所牵头筹建的湖北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,经湖北省经信厅认定纳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计划,正对照高标准开展相关组建工作,力争建成国家级创新中心。

桂文彬建议,在统筹规划中,整合航运、旅游、港口、金融等多方资源,以奖补类政策为指挥棒,以禁止类政策为红绿灯,以规划类政策为风向标,引导撬动社会资本,激发企业新的动力和活力。

关键词 高端装备 创新中心 市场规模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南直播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